26 2020/11 |
Cell:識別腫瘤新抗原靶點開發(fā)新型的抗癌免疫療法 靶向作用腫瘤特異性體細胞突變所產生的癌癥新抗原或許是一種非常有吸引力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策略,其能通過細胞免疫療法來特異性地清除腫瘤細胞。 |
25 2020/11 |
Nano Lett:釋放大量鈣離子可殺死耐藥腫瘤細胞 多藥耐藥性(MDR)---腫瘤對多種藥物產生耐藥性的過程---是癌癥化療失敗的主要原因,腫瘤細胞通常通過促進它們自身產生將藥物泵出細胞的蛋白來獲得多藥耐藥性,從而使得化療無效。 |
24 2020/11 |
Nat Commun:科學家識別出特殊蛋白分子或能促進癌癥發(fā)生和進展 癌癥的發(fā)生是一項高度復雜的過程,包括多個基因和信號通路,其在癌癥生長和擴散的不同階段會處于上調或下調的狀態(tài),而癌癥中最常發(fā)生改變的就是名為p53和AKT的兩個基因。 |
23 2020/11 |
Cancer Res:癌細胞可以使血管對化療產生耐藥性 北海道大學的科學家和合作者已經發(fā)現了腫瘤中由化療引起的炎癥變化是如何引發(fā)血管異常從而導致耐藥性,最終導致癌癥患者預后不良的,通過小鼠實驗,該團隊還發(fā)現,聯(lián)合使用一種抑制劑可以使化療更有效。 |
20 2020/11 |
Nature:揭示隨著年齡增長促進機體癌癥發(fā)生的“罪魁禍首” 來自威爾康乃爾醫(y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fā)現,一種特殊的代謝通路或在癌癥發(fā)生過程中扮演著潛在致死性的角色;這一研究發(fā)現增加了科學家們對衰老過程如何加速個體患致死性癌癥的機制的認識,也為有效阻斷轉移性腫瘤的發(fā)生提供了新的思路。 |
19 2020/11 |
Ang Chem Int Ed:新型協(xié)同抗癌聯(lián)合療法或有望靶向治療多種類型癌癥 來自德國馬普高分子所和中國大連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們將化學療法與光動力療法結合開發(fā)出了一種新型的抗癌聯(lián)合療法,研究者表示,所有制劑都能包裹到攜帶蛋白外殼的納米膠囊中,隨后被運輸到腫瘤中,在腫瘤中,光照射會誘發(fā)一系列級聯(lián)事件,從而破壞腫瘤細胞。 |
18 2020/11 |
iScience:揭示免疫細胞和癌癥風險之間的關系 免疫系統(tǒng)"監(jiān)測和阻止"癌癥的發(fā)展,這一觀點被稱為"癌癥免疫警戒",最初是在上世紀初提出的。此后,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免疫系統(tǒng)的抑制增加了患癌癥的風險;然而,這一過程的分子基礎尚不清楚。 |
17 2020/11 |
Cell Metabol:正常細胞如何轉變?yōu)榘┘毎?/a>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y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100多種癌癥類型可能會在人類機體全身出現,但兩種通用的代謝通路或許與這些癌癥的發(fā)生密切相關。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所有類型癌癥都是由一組共同的基本過程所控制,然而他們并不清楚背后的分子機制。 |
16 2020/11 |
Mol Cell:揭示細胞收集并丟棄損傷蛋白質的分子機制 來自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UCH37酶類調節(jié)細胞廢物處理系統(tǒng)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科學家們尋找新方法和工具來理解該酶類的特性及作用方式。 |
13 2020/11 |
Cancer:癌細胞對療法產生耐受性的分子機制 來自范德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識別出了一種特殊酶類,其或能在癌癥藥物療法治療時仍然保持腫瘤細胞的生長,相關研究結果或為科學家們開發(fā)新方法來阻斷癌細胞生長提供新的思路和希望。 |
12 2020/11 |
Cancer Cell:分析揭示癌細胞對藥物療法產生反應后的蛋白質特性改變 一篇發(fā)表在國際雜志Cancer 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研究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癌細胞系在藥物療法中所產生的蛋白質改變進行大規(guī)模的特性分析,有望幫助預測癌細胞對藥物的敏感性,以及理解癌細胞的耐藥機制并識別出最佳的療法策略組合。 |
11 2020/11 |
Nature: 如何識別能促癌細胞逃避宿主免疫系統(tǒng)攻擊的關鍵基因 來自多倫多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識別出了幾十個能促進癌細胞躲避宿主機體免疫系統(tǒng)的基因。研究者表示,他們已經繪制出促進癌細胞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統(tǒng)殺死的基因圖譜,這一研究發(fā)現或為新型免疫療法的開發(fā)提供了新的思路。 |
10 2020/11 |
Science子刊:利用病毒模擬藥物協(xié)助免疫系統(tǒng)靶向殺死狡猾的癌細胞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發(fā)現一種像病毒一樣激活人體自然防御系統(tǒng)的藥物也可能使得某些隱形的黑色素瘤對免疫系統(tǒng)可見,從而使得免疫療法更好地靶向它們。這些研究結果為使用模擬病毒的藥物克服存在干擾素信號缺陷的腫瘤的免疫治療耐藥性提供了可能,并有助于為難以治療的癌癥患者開發(fā)更加個性化的治療方法。 |
09 2020/11 |
Nat Genet:為何特定的化療手段會增加患者患繼發(fā)性血液癌癥的風險? 隨著年齡增長,機體血液中的突變也會自然發(fā)生,這種現象被稱之為“克隆性造血作用”,克隆性造血作用的存在會增加個體患血液癌癥的風險,利用特殊的臨床基因組測序檢測手段,研究人員發(fā)現,克隆性造血作用在癌癥患者中或許非常常見。 |
06 2020/11 |
elife:腦血管畸形的靜脈起源 海綿狀瘤是一種出現在大腦,脊髓或視網膜血管的病變。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分子水平上證明這些變化起源于靜脈細胞,對病情的這種新認識為開發(fā)更好的患者療法創(chuàng)造了潛力。 |